我们的寒假生活

期次:第1051期       查看:325

  留津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
本报讯(通讯员 温爽)春节前夕,校团委组织部分寒假留津学生前往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参观,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让他们了解第二故乡天津的发展规划。
  在展览馆里,同学们通过一座座制作精美的模型、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多媒体设备,了解到天津自建卫起6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天津的发展规划。
  同学们为天津的历史和未来所震撼。物理学院2006级学生张芃说:“这次参观,我看到了天津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来自己走出校门,一定要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天津。这片‘用武之地’有很大的空间等着我们的才智去发挥、去创造。”
留守学子:
这个寒假南开很温暖
本报学生记者 白剑韬
谈到没有回家的原因,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曹臻珍说,想利用假期把论文写完,开学专心找工作。假期里,虽然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但是她的毕业论文进展得很顺利,而且天津的同学盛情邀请她前去做客,她还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逛博物馆,感觉过得很充实,并没有自己之前担心的孤独、寂寞。
  大年三十的新春茶话会上,校领导的讲话很亲切,让曹臻珍感觉格外温暖,“这是一个难忘而又温馨的春节”。
  讲到茶话会,曹臻珍不无得意地回忆道:“我还跟薛书记一起包饺子了呢!张静副校长也来了,还有研工部、学工部的一些领导,都来陪我们一起过春节。”
  曹臻珍动情地说:“真的挺感谢学校的,对留校学生照顾得很周到,比如饭卡充值、洗澡、买电等都安排得很好,楼长和物业还24小时值班。”她还特意嘱咐记者,一定要替她说一句:“代表留校同学感谢所有工作人员。”
  其他留守同学过得也很精彩。因没买到车票,来自新疆的商学院本科生阿拉法特只好和老乡一起留在学校过年。他们每天在宿舍看电影、看书,到健身房锻炼身体,生活充满了乐趣。在新春茶话会上,几位新疆同学演唱了《楼兰姑娘》,抒发对家乡的思念。阿拉法特说,丰富的联欢活动,让他感受到学校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关心。
提前返校为“充电”
  本报学生记者 刘畅 孙天会
家住唐山市的文学院2007级学生刘冰亚,寒假仅在家待了12天。“回来可以看书、打球、做兼职,还可以上网。总之还是很充实的。”刘冰亚上午一般去图书馆看书,下午去体育馆打球或者出去做兼职,晚上在宿舍上网,与各地的同学们聊天。
  “成绩优异,书看得很多”,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对刘冰亚共同的评价。在学校度过的这个寒假,刘冰亚看完了北岛的《青灯》、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和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她还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李新宇老师推荐的《飞天》,在天津图书馆看到了李欧梵关于张爱玲研究的新作,为新学期选修的“鲁迅研究”课作好了准备。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07级本科生袁镔、毛毛于2月3日返校。
  之所以早早回到学校,是因为放假前他们就报了ASAP英语寒假集训营,打算利用假期努力学习,以提高英语水平,更好地面对以后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