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智时代”团队的“摘金”之路

本报学生记者 石 佳

期次:第1396期       查看:52





  “也许再不会有这种经历了,没日没夜地只为这一件事情努力。”
  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硕士生符裕至今仍记得,从场外的实时分数滚动屏上看到最终成绩的那一刻,金奖胜券在握,只觉热泪盈眶,赛前数月训练、磨合的片段不断从记忆中涌出,是那么“刻骨铭心”。
  科研初心融入人文关怀“‘起’智时代——国内最先进的起重机自动控制及安全监测系统”团队(下文简称“‘起’智时代”团队)是南开大学首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的特等奖团队,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人工智能学院方勇纯教授创建的“欠驱动系统”实验室。据介绍,“起重机自动化”课题是目前实验室中成果最成熟的项目之一,在货物快速防摇运输控制算法和工作空间视觉检测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团队负责人卢彪已经加入实验室第6年了,如今是实验室学生中最富经验的大师兄,是团队成员们口中的“卢总”。自大四至今,卢彪以第一作者先后发表过8篇SCI期刊论文,授权2项发明专利,科研道路累结硕果,但对他而言,更有价值的是能够从研究中发现“起重机自动化”的社会意义,解决实际生产中人工操作起重机的效率、安全等问题。
  “每年都有人作机械工程方面的统计,其中伤亡率最高的就是起重机。”卢彪坦言,起重机司机吃的是“青春饭”,除了高空作业的各种风险外,常有颈椎腰椎问题,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都不愿意干这个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起重机操作职位的空缺现象将日益凸显,然而各大港口对起重机的需求日益增长,“无人港”或将成为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起重机的自动化是迈向“无人港”的关键一步。
  “我们希望把人从这种危险且繁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卢彪所在的“欠驱动系统”实验室致力于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精尖科技中,“起重机自动化”的社会价值一直鼓舞着大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蜕变转型与商业相融合蓄力多年,“起重机自动化”研究不断发展迭代,“‘起’智时代”团队以此成果在2019年南开大学首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上崭露头角。一路经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赛比拼进军国赛,团队最终从109.7万支参赛队伍之中脱颖而出,挺进总决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单纯是高精尖科技的对决,评委看中的是能把高端科技与商业模式相融合的好项目。我们在研究方面是专业的,但思维经常就局限在技术层面。”从最初的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思维”,到“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的过渡,卢彪和团队面临着“转型”。
  在南开大学的支持与协助下,“‘起’智时代”团队吸纳了商业、法律、经济等方面人才。经过反复的推敲、锤炼,组成了一支由核心技术人员和创新创业复合人才所组成的涵盖五个学院多学科的12人团队。
  “‘起’智时代”团队在模拟路演为了协助“‘起’智时代”团队完善商业模式的构建,不仅团队导师在学术和心理上“里应”,学校还专门请商界校友“外合”,协助梳理展示思路,进行要点剖析。
  “比如技术转化后可呈现的产品形态,光是这个就培训了不下20次。”团队成员、金融学院2018级本科生胡晋宇直言,从7月进队至10月15日比赛结束,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他和队员们的暑假和空闲时间几乎都被赛前培训和路演占满了。有段时间“见到‘卢总’想绕着走”,符裕调侃道。
  一轮高强度的“冲刺”备战后,“‘起’智时代”团队迎来了“蜕变”。“你会在宣传中,反观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卢彪表示,小到制作美观、吸引人的路演PPT,大到思考如何进行高效的产学研转化……在反反复复的推敲中,项目的目标和定位愈发明晰。高光时刻努力成为实力历经将近3个月的培训,“‘起’智时代”团队终于站在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舞台。
  那一刻,神奇的“化学反应”发生了——金奖!平日里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奠定成功的细节。“学校的大力支持、老师的悉心指导、团队的团结协作,这就是我们的‘综合实力’。”卢彪道出了这场胜仗的关键。
  问及经验,卢彪平静地说:“国赛的竞争很激烈,高精尖科技类项目入选是一种趋势,其次商业模式要好,这两者是有先后顺序的,足够高的技术壁垒还是第一位的。”
  “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不仅仅停留在南开学子的认知层面,更实实在在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比赛虽已结束,但团队成员成长的脚步没有片刻停歇。“比赛只是开始,以赛促创才是未来之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脚踏实地走下去!”(学生记者姚雨青对本文采访亦有贡献)(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