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学者主编《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天津卷》出版

    我校学者主编《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天津卷》出版   本报讯(记者 郝静秋 摄影 任永华)由我校教授陈宗胜领衔研究并组织编写、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天津卷》(简本)和《天津改革开放全景录》(全本)(下称《天津卷》)近日举行新书发布会,以此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我校副校长朱光磊、原校长侯自新、天津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杨立新、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正辉、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凤羽、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秀荣、我校经济学院院长盛斌、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庆、天津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王康等出席发布会。  《天津卷》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分简本(约20万字)和全本(约60万字)两种形式出版。该书共包含15个部分,各部分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天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历史全貌和丰硕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天津卷》也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大型丛书中的一卷,该丛书是中宣部确定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出版物,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重点图书。  《天津卷》全卷以写事为主、夹叙夹议,全景式展现了天津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反映了天津从百废待举到经济发展实力和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跨越小康走向富裕,城市建设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百花齐放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奋斗历程。  朱光磊代表学校对新书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天津卷》不仅系统、完整、准确、生动地记录了天津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更能够通过改革开放的历史激励、教育、启迪天津人民,凝聚改革开放共识,团结奋进、万众一心再出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坚定自信地继续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周云波,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研究院、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我校社科处相关负责人,《天津卷》部分编委和作者以及部分媒体代表应邀参加当日活动。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讨会举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马超)近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讨会在我校津南校区综合业务东楼举行。研讨会由我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研修基地、天津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简称“习联盟”)共同主办,“习联盟”10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天津市思政课教师参与理论研修活动。天津市教委德育处、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出席。  天津市教委德育处负责人在致辞中说,“习联盟”10所高校马院院长齐聚南开,共同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学深悟透,把党的最新理论观点有效串联起来,形成有逻辑性的、系统化的语言体系,用广大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到课堂上。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南开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建设工作,并力争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此次会议的举办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契机,汇聚天津市专家学者充分讨论交流,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孙兰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仁忠、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琳、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健华、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东分别围绕“不忘初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逻辑和价值逻辑”“40周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纲领性文献”等主题进行发言。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丛屹介绍了该校“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与热点问题”研讨会成果。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新华、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用浩、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广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围绕“党的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问题”“关于理论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4个方面,作“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理论创新和新时代的理论任务——以政治哲学为例”主题报告。  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教育部在我校设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研修基地”功能,充分利用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建设。

  •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全面上线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全面上线   本报讯(记者 马超)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并正式开课,至此,连同此前上线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门课程,“南开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全面上线。  这4门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4个教研室分别承担。2018年暑假开始,老师们以教研室为单位,每门课程对照教材梳理出至少48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录制10分钟左右的视频。只要在课程平台注册账号,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学习、观看在线课程。同时,对于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在线课程的学习占一定比例的成绩。  “‘南开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为依据,查阅了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借鉴了其他相关马工程教材,特别注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介绍,“南开版”慕课,采用老中青结合,既要展示老教授们多年教学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严谨,又要隆重展现中青年学者的风采。  “‘慕课’带给我最大的方便之处就在于其随时随地性,只要能上网,什么时候学习完全遵照自己的时间。”“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可以回放,慕课平台上还有对应的PPT和测试题,一边学习一边测试效果。”本学期选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2018级本科生庄晨妍、侯景川这样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4门课中最先上线的课程,截至目前,已有9034人参加了课程学习。该教研室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曼主动学习各种慕课平台维护技术,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将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给其他教研室的同事。  本学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该教研室主任姬丽萍教授介绍,纲要课程的课堂讲授方式独具特色,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按照14个专题类别进行讲授;而慕课的内容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这样,课堂上的专题讲授能够更加深入和充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在录制课程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讲师孙海东逐渐发现,慕课的引入能够打造“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育人平台:“慕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点,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在课堂讲授环节,可以讲授生动的案例,可以更多加入讨论和交流辩论环节;课后慕课平台上还有测试题和PPT,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南开大学校内的学生,其他高校学生以及对相关知识内容感兴趣的人士均能在线收看课程。“我是理科生,很早就想系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感谢南开大学开此慕课,我会尽力补上这一课的。”“学史,懂史,用史,知得失,懂人生,会做人。”在慕课平台上,类似这样的网友留言还有很多。  “只要你愿意,就都能够成为‘南开学生’。”孙寿涛表示,“由于课时有限,制作时间紧迫,其中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将不断调整优化,以满足学生和大众的需求。”

  • 陈永胜团队:开拓绿色能源自主创新之路

    陈永胜团队:开拓绿色能源自主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吴军辉攻克太阳能利用技术,对于解决能源危机,确保能源安全,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十几年来,我校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始终致力于碳纳米材料、有机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转化与存储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开发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光电转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2018年夏天,他们再次刷新了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达到17.3%,Science杂志刊文报道。这一成果让有机太阳能电池向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有机太阳能电池:绿色能源的未来选择能源的利用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基石。目前,已商业化应用的太阳能电池主要由晶硅等无机原料制备,但因其原材料及电池构筑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发展成本低、环境友好、高效的新型太阳能技术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大课题。  “能够利用地球及未来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碳及其材料为基本原料,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绿色能源技术,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陈永胜介绍,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有机电子学及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机遇。  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作为光敏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结构多样性、可大面积低成本印刷制备、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优点。这些都是其他太阳能电池技术所不具有的优良特性。除了作为正常的发电装置外,在其他领域如节能建筑一体化,可穿戴设备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关注。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国科学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设计合成、器件优化工艺及器件机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近五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光电转化效率不断刷新,目前普遍认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到了商业化的‘黎明前’。”陈永胜说,作为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研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开发并引领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技术,为我国赢得先机,一直是该领域内中国科学家的努力方向。  突破瓶颈:努力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的最重要“瓶颈”在于光电转化效率低。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其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之一。  陈永胜介绍,早期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的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活性层是基于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本体异质结结构。随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飞速发展以及器件工艺对材料的更高要求,具有确定化学结构的可溶液处理寡聚小分子材料开始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2004年,陈永胜从美国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建立了以碳材料为基础的绿色能源材料和应用研究团队,并在2007年开始进行有机太阳能发电和以碳纳米材料为基础的储电方面的研究。  那时整个领域处于低谷,光电转化效率在5%左右。许多研究者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不抱信心。最重要的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国内当时还是空白,国外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团队几乎全部集中在传统聚合物活性材料上。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审慎分析,陈永胜果断选择了在当时具有重大风险和挑战的新型可溶液加工处理的有机小分子和寡聚物活性材料作为团队的主要突破点。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研发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寡聚小分子有机太阳能材料体系。  从效率5%到超过10%,再到17.3%,陈永胜带领团队多次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光电转换效率纪录。他们提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发展的结构单元等被广泛应用。十几年来,陈永胜团队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0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使中国真正引领了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数字上的“一小步”,能源界的“一大步”  2015年,陈永胜团队开始进行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他们利用自主设计合成的系列寡聚小分子制备获得12.7%的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刷新了当时有机太阳电池领域的效率,该项研究入选“2017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随后,通过技术攻关,陈永胜团队获得了验证效率为17.3%的光电转化效率,把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研究结果缩小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其他光伏技术效率之间的差距,大大提升了人们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信心。它同时表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可达到与无机材料同样的效率。  “按照我国2016年43.6亿吨标准煤当量的能源需求计算,如果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由太阳能电池来产生,就意味着每年减少使用4000吨标准煤,与之相应地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其社会和环境意义可见一斑。”陈永胜说。  面向未来,在更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与器件构筑方面,陈永胜团队已经开始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作。为了适应快速更迭的应用需求,他们发展的可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柔性透明电极有望进入大面积生产制备,从而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柔性印刷制备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上获得突破,并取得独立的知识产权。  陈永胜希望研究团队和中国企业紧密合作,实现这一领域中国的全产业链的独立自主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在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一领域,是为数不多的我们中国人比较领先的领域,同时我们有自己最核心的材料和完全自主的制备技术,虽然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我们完全有信心在这一绿色能源领域的竞争中,为国家提供独立自主和具有国际领先的完全的技术方案。”陈永胜说。

  • 李正名院士团队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展

    李正名院士团队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展   本报讯(记者 吴军辉 通讯员 王冰)日前,由教育部科技司指导、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组织开展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网络展示活动上线。活动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光辉历程,并对318所高校优秀科技创新成就进行集中展示。我校李正名院士团队“超高效磺酰脲除草剂创制”项目入选该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网络展示,旨在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科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坚定“四个自信”、勇于创新创业、追求卓越贡献的热情和动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 唐景春教授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唐景春教授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本报讯(记者 吴军辉 通讯员 王冰)1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行。会议表彰了2018年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工匠精神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景春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唐景春以“天津市城市环境污染诊断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为依托,结合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环境修复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 南开新增5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南开新增5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本报讯(记者 吴军辉 通讯员 王冰)日前,天津市科技局发布“关于认定天津市第四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的通知”,我校5个单位获认定。至此,我校天津市国合基地增至22个。  南开获得本批次认定的5个单位均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分别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瑞钢铁行业智能化控制与清洁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媒体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基地的设立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聚集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高校、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园区(载体)的国际化水平。

  • 经发院入选2018年CTTI高校百强智库

    经发院入选2018年CTTI高校百强智库   本报讯(通讯员 刘萌)近日,2018中国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我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智库入选并被评定为“A”。  “中国智库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研发。截至目前,共收录机构706家,在国内的智库评价领域颇具权威性。  此前,我校经发院于2016年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并于同年入选天津市首批高校智库。2017年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并入选经济领域高校A类智库。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报告会举行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报告会举行   (上接第1版)报告会上,龚克以“对‘培养什么人’的再思考”为题,详细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教育方针的改革、党中央关于教育的论述、素质教育的演进等内容,分析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强调了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上“九个坚持”“六个方面下功夫”的精神实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他说,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阐述和部署,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实践能力。  龚克在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他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做到“以师为范”,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做到“以评为引”,学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他勉励全校教师要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到南开办学育人的实践中,培养公能日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创造“公能”教育的新辉煌,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作出南开贡献,把学校建成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 媒体南开

    媒体南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2月21日-2019年1月10日国内主要媒体共刊发有关我校的报道380余条。 12月21日《人民政协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开发区面临的问题(刘秉镰) 6版中国日报网 直击痛点!“南开40条”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开出“药方”12月22日《求是》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逄锦聚) 24期12月23日新华社 体现疫苗管理特殊要求——解析疫苗管理法草案四大亮点《中国新闻周刊》 龚克:一校之长的选择 48期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 天津29所高校成立“津课联盟” 1版《中国教育报》 2018中国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 6版12月26日中青在线思政慕课上线推倒教室的“围墙”12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留学生感受中国变迁 3版新华网 庆改革开放40周年天津举办国际学生摄影比赛暨文艺汇演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师者顾随 6版新华网 雅韵清歌迎新年中国日报网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天津国际学生摄影展暨文艺汇演南开举行1月1日《中国教育报》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1版1月2日《科技日报》 为摩尔定律续命?自旋电子技术暂难当 8版《中国科学报》 辩题大学要不要给家长寄成绩单 8版中新网 首届全国高中优秀生“深度阅读与写作”学术修习论坛举行央广网 李晓兵:“两制”港澳模式对台湾方案有借鉴意义1月3日《光明日报》 有机太阳能电池:绿色能源未来的新选择 16版1月4日中新社 “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揭晓1月8日《科技日报》 “2018中国十大生命科学进展”解读 8版中新社 助手谈叶嘉莹:“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人民网 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南开大学3名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1.72亿元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