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芹和“途梦”团队的逐梦征途

期次:第1374期       查看:80

杨) 芹(右二)和“途梦”团队部分成员


  本报记者 马超
"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不应因为眼界而受到局限",这是"途梦互联网生涯教育平台"公益项目创始人杨雪芹最真实的心声,也正是这一信念支撑她和团队度过重重困难,走到今天。
  创办三年多以来,途梦已为中国26个省市、300余所学校乡村学生带来700多种职业分享,影响学生超过100,000人次。在第四届教博会上,"途梦"项目从1658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成为荣获SERVE奖的13个项目之一。筑梦2012年,杨雪芹从我校历史学院毕业,来到澜沧江边上的一所乡镇中学里,开始了她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担任这所中学4个班级的地理老师。两年后,杨雪芹所带的班级平均分从38分升到84分并取得全县第一名的成绩,正当杨雪芹为自己的支教成绩感到骄傲之时,她猛然间发现,自己带过的一个班级学生从68个减少到了30个,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匆匆结婚生子,在家里浑浑噩噩地度日。学生们甚至会问她:"老师,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您现在挣的钱还不如我打工挣来的零花钱多。"
  对此,杨雪芹感到非常心痛:"对于学生,到底什么才是他们的梦想?"支教结束后,带着这样的疑问,杨雪芹一直在探索。"如果还有一次支教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教一门和学生未来方向有关的科目,帮助他们'筑梦'而不只是教会他们具体知识。"杨雪芹坦言。
  基于这样的想法,2015年10月杨雪芹回到母校,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王建鹏老师的"知行任道工作室"联合起来,共同发起了"途梦"公益项目--致力于打造关注学生生涯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开发一个提供优秀职业生涯教育课的互联网平台,让边远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们能够像在电商上购物一样,方便地选择所需要的职业生涯课程。"在目睹了诸多在校生职业迷茫后,王建鹏与杨雪芹的想法一拍即合。助梦创立之初,杨雪芹、王建鹏带领团队邀请各行各业职场人进行分享。他们一位一位嘉宾去对接、一所一所学校去推广,在"途梦"创立之初,资金不充裕、人手也缺少,面临的任务量却是巨大的。途梦的"征途",困难可想而知。
  没有启动资金,杨雪芹和王建鹏就从各种支持公益类创业的项目中寻找生机;人手缺乏,王建鹏便在学校发起成立了"途梦"校园团队,一群有志于公益事业的青年学生让"途梦"律动起青春的气息。
  "有时候我们为打磨一场优质的分享,例会常因课程设计争论而持续五六个小时,我们因与异国分享嘉宾的时差而深夜修改讲稿,我们因直播视频的黑屏而向技术伙伴刨根问底……"目睹"途梦"经历着艰难困苦,校园团队的首届负责人、现于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臧慧琳选择了"陪伴",以她的话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放弃,这让我看到了一群南开人的赤子之心。"
  更多南开人的加入续写着这样的故事。如今已经读研的臧慧琳"光荣退休",将"途梦"校园团队负责人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师妹、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唐诗文,新一届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25人的校园团队创史上人数最高,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承担"途梦"基础性支撑任务和在线主持人的工作;"途梦"新增"南开学霸分享"的课程版块,机器人控制、旅游管理、英美文学、精算学、环境科学、动物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纷纷来到直播间;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恩来精神演讲团等学生社团开始加入"途梦",一些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也逐渐了解"途梦",助力"途梦"……逐梦"公益可以创造财富,但公益创业并不为追求财富所驱动。公益创业者往往受社会使命的激发。"这是"途梦"两位创始人的共识。当前,"途梦"正在探索一条"自我造血"之路:他们希望"途梦"能够得到有付费能力的学校的认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收入除了必要的运营,盈余部分仍旧投入到支持乡村学校的公益活动中去。
  他们开始探索阶梯式差异化收费模式,然而这样的想法遭到了社会上一些人士的质疑:既然是公益组织,怎么能够收费呢!面对这样的质疑,杨雪芹第一次感受到"人言可畏",要知道,这种质疑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公益组织甚至是毁灭性的。
  但是,这些并没有动摇杨雪芹"造血"的想法,反而她认为,中国的公益组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既要有为'公'之心,又要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既要有'梦想'也要有'干粮',不是吗?"杨雪芹这样说。
  谈到"公"与"能",杨雪芹深情地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习近平总书记都点赞的南开校训,南开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老校长张伯苓在创立南开之初就是'四处化缘',他举步维艰建立起的校园在1937年被日寇炸毁,即使这样都没能够让他放弃……教育本身是一项公益事业,我现在时常能够体会到当年老校长的艰辛,老校长从未被打垮,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困难过不去呢!"这个重庆妹子声音温柔,却充满坚定的力量。
  从澜沧江畔到广袤的中国大地,"途梦"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