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罗程建的“徽章之旅”

期次:第1374期       查看:30




本报记者 马超
  周恩来奖学金是南开大学学生各类奖项中的最高荣誉,每位获得这项奖学金的学生都能获得一枚奖章作为纪念。而这枚有着非凡涵义的奖章出自一位“斜杠青年”——外国语学院2014级本科生罗程建之手。
  “周恩来奖学金奖章的设计采用了南开校徽中的‘八角’元素,内部的圆环和外部八角的结合,与南开“智圆行方”的传统相契合;周恩来总理头像位居奖章正中……”谈起奖章设计的内涵,这位刚刚经历考研冲刺的“大五”学生滔滔不绝。身在翻译系却以“南开校史”为枕边书,拿到两所名校读研的录取通知书却申请“延毕”,酷爱收藏却对编写《南开证章文化》情有独钟……在同学们眼中,罗程建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
  爱好徽章设计的创业者
除了周恩来奖学金奖章、军事优异奖章、“翔宇奖章”,他还设计了“周恩来班证章”“学生年度人物奖章”、学生党员“先锋奖章”“南开大学毕业证章”等系列徽章。罗程建的“徽章之旅”始于大二。创业元年,他带着母亲“支援”的6万元启动经费成立了“铸陶”工作室,对徽章进行设计、工艺设置和资源整合。
  为了找到好的材料,罗程建有的时候会从国外“代购”;为了找到好的工厂,他专门去了深圳、哈尔滨等地考察;制作流程上,如果发现分体镶嵌比一体冲压好,他就采用分体镶嵌的方式……2015年底,时任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考察学生创业基地时,罗程建代表铸陶工作室向校长赠送一枚徽章。龚克小心翼翼地将徽章托在手心、反复摩挲观赏,最后又将这枚徽章放回了盒子而只拿了一张宣传页——“这枚徽章应该很贵吧?”龚克笑着问他。
  罗程建用6万元启动经费制作了1000枚精致小巧却内涵丰富的徽章。这1000枚徽章一经推出,便受到师生欢迎,不仅立即被抢购一空,还让他“小有名气”起来。于是校内外合作订单纷至沓来。其中,校党委学工部的高珊老师找到他,希望请他帮忙设计学生荣誉的系列徽章。这些让罗程建兴奋起来。
  时常忍痛割爱的“收藏家”
  在真正开始设计制作之前,罗程建在徽章收藏上花了10年时间。在收集着一枚枚小巧别致的徽章的同时,他开始了解徽章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收藏价值。对于荣誉勋章,罗程建有自己的认识:“越是苦难时越需要荣耀感召,对作出贡献的人们需要给予精神认可。在前苏联,从矿工、士兵到科学家、工程师,只要为社会尽心尽力都会得到一个荣誉证章以肯定其贡献;红军、东北抗联所处年代物质极其匮乏,但也都有独特的勋章来鼓舞人心……”
  在2016年南开大学周恩来奖学金推行10周年之际,学校为曾获“周奖”的校友们补发奖学金奖章。校友们从海内外赶来领取奖章,有的校友没能够到场还反复协调“是否能帮忙寄送奖章”。这件事让罗程建特别有成就感:“我想把每一枚徽章,都设计制作成艺术品、收藏品,希望校友们能够将徽章捧在手心,将情感寄托于此。”
  因此尽管成本高昂,罗程建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了补贴工作室的开销,罗程建有时也会将自己原有的藏品拿去拍卖,回款后再将其赎回。今年毕业季,罗程建曾以一万八千元的价格卖掉一个“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的盒子——他用这笔钱制作了一批“毕业纪念章”,并赠送给外国语学院他那些将毕业远行的同学们和硕士、博士毕业生们——每一枚纪念章背后,都刻着他们的学号和名字。
  发展徽章文化的“延毕生”
  在罗程建心中,如果一个学生从入校军训得到第一枚“军事优异奖章”到最后拿到优秀毕业生“翔宇奖章”,那么当他身着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时,像一位授勋的爵士或是等待加冕的英雄一样,将在学期间所获各种奖章在胸前依次排开地佩戴,那是多么荣耀的时刻!
  然而,罗程建却一直有一件“憾事”:大学四年中,他始终未能“得到”自己设计的系列荣誉徽章中任何一枚。罗程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像很多优秀的同学那样或站在国际舞台展示南开人的风采,或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所突破,甚至也没能登上“荣耀南开”的颁奖典礼……但自己总希望为母校“留下些什么”。
  今年6月,原本应顺顺利利毕业,拿着南方两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任选其一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罗程建申请了“延期毕业”:“不是南方的学校不够好,而是离南开太远。”明年南开大学建校即将百年,此时罗程建最希望的,就是陪伴母校度过百年华诞。“徽章文化几乎贯穿着一个学校的校史,但由于多种原因它并未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我希望能有更多力量加入,把这个文化做‘活’。”罗程建说。
  “2014年我拖着行李来到南开的时候,大中路正在整修,到处挖得跟战壕一样,我当时觉得这不好那也不好;但是现在,只要校歌的旋律在我耳边一响,我就会想到,其实是我不够好。”罗程建说着,望向架子里陈列的各式荣誉徽章。